首页> 民族风情 > 民族节日:正月祭虎节
正月祭虎节
(罗玛皆底①)
—彝族祭虎习俗
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,楚雄市紫溪山一带的彝族群众要过一年一度的祭虎节。祭虎节又叫“跳虎节”,彝语称为“罗玛皆底。”
相传很早以前,楚雄紫溪山东麓有个很大的彝家寨子叫鲁黑簸村,寨子里有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叫阿苏尼。因为寨子边龙王庙里的黑龙看上了苏尼姑娘,显灵现身与苏尼姑娘偷偷相爱以至身怀有孕,怀胎十月后生下了一个两耳垂肩的龙子。阿苏尼为了庶掩龙子丑陋的模样,撕下一块麻布把娃娃的头包了起来,因而后人都叫这位小龙子为小包头。
苏尼姑娘私生龙子,违犯了族规,受到族人的冷落和逐赶。苏尼被逼无奈,只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小包头丢到紫溪山顶亮水潭边。谁知有一只富有灵性的母虎来给小包头喂奶,可怜的小包头被母虎喂养后长大成人了。小包头成年以后,才智过人,骁勇善战,被众人推举为紫溪山山大王,因而人们称他为“包头王”。包头王在紫溪山洒马场挥戈操兵,劫富济贫,广施善举,为紫溪山彝族百姓保平安,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。
不幸的是有一年正月初八日,紫溪山来了一位箭无虚发的年轻猎人,无意之中错杀了喂养过小包头的母虎。包头王为了报答母虎对自己的养育之恩,盖起房子,在房子正堂画上一幅母虎图,每天焚香跪拜,还把每年的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定为祭虎节。从此,祭虎节习俗代代相传,一直延续至今。
现在的祭虎节仪式,一般以村为单位,在毕摩主持下进行。祭虎时设起祭坛,献上贡品,点燃清香,杀猪宰羊。祭祀仪式一开始,先由毕摩念一段祭虎经,参祭人员有的装扮成从前包头王援弓引发的样子,有的披上兽皮扮成虎的模样,在毕摩和锣笙的引导下,耍出老虎跳跃、扑腾、打滚、交配、喂奶等动作。同时有数位羊皮鼓师,手敲羊皮鼓,跟着跳虎的节奏跳起穿花舞、“8”字舞、梅花舞等。把整个祭祀活动推向高潮,以寄托后人对那只富有灵性母虎的崇敬,也深深地表达人们对包头王的怀念之情。彝族传统的祭虎习俗,充分反应了彝族虎崇拜的文化内涵。
注释:
①罗玛皆底—罗:虎;玛:老;皆:跳跃;底:敬奉,崇拜;全意为跳跃祭拜老虎。
②鲁黑菠—鲁:龙;黑:房子;菠:地方;全意为龙王爷的房子,这是一个彝语地名。
讲述:何开禄(彝族毕摩)
流传地区:紫溪山周边地区